余杭区“三位一体”筑牢高温防灾减灾屏障
发布日期: 2025-07-10 17:45 浏览次数: 来源:杭州市应急宣教和保障中心

近期天气持续高温,森林火灾等灾害风险持续上升,余杭区以 “防灾、减灾、救灾” 三侧联动为抓手,打造立体化防灾减灾安全网,为区域安全稳定筑牢根基。

一是“防灾侧”深耕宣教,提升全民应急素养。突破传统宣教模式,以“场景化渗透、社会化参与、互动化传播”为路径,推动“群防群治”安全理念落地生根。区应急管理局联合长乐营地打造余杭区首个省级一类应急安全宣教体验馆,综合运用电子媒体、实景模拟、虚拟现实、声光电等手段,开展消防安全、火灾安全、交通安全、防台风、生命救护等多功能直观体验和应急演练培训,创新推出“应急科普套餐”,目前已服务学生、企业员工等群体10000余人次。创新推出“应急第一响应人”招募计划,吸纳“外卖员”、“楼道长”、“建筑工人”等典型群体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普宣传与隐患排查等应急服务,目前应急志愿者规模已达5500人。以 “3・19” 森林消防宣传日、“5・12” 全国防灾减灾日以及安全生产月等为契机,联动镇街、村社广泛开展宣传“五进”、专题培训、知识竞答及实战演练等活动,今年以来已累计举办15场活动,发放宣传册超1万份,辐射群众达10万人次,推动安全理念深度渗透社会肌理。

二是“减灾侧”夯实基础,筑牢应急保障网络。主动整合资源,成功推动与菜鸟物流等龙头企业深度协作,推进应急云仓签约落地,依托其成熟的智能仓储与物流网络,实现应急物资“即需即调、精准配送”。同步建成87个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紧急避险点,为群众提供就近避险“安全港湾”和转移安置驿站。加大装备投入,新购置水泵、无人机等专业救援设备价值90余万元,持续充实应急处置“工具箱”。在高火险时段,加大巡林护林频次和密度,按照“应设尽设”原则,增设临时检查站点,加强重点时段森林防火检查站点检查力度,做好对过往车辆人员检查登记、收缴火种、宣传提示等工作,6月以来累计出动巡护车辆180台次、巡护人员500余人次,排查整改森林火灾隐患85处,构建起“人防+技防”的立体化巡护网络。

三是“救灾侧”科技赋能,打造智能救援体系。全域可视化指挥调度,建成“指挥中心-指挥车-前线单兵/布控球”三级通讯链路,配备821名可视哨兵(含203名专职队员),覆盖消防、水上、山地等救援领域;12个镇街单兵/布控球全覆盖(偏远乡镇100%),建成 4个370MHz固定基站,通过卫星通讯、4G自组网等技术,确保断网时仍能实现“30分钟响应、100%连线成功”。创新应用“森林智眼”监测系统,布设97个红外热成像+AI视频分析监控探头,实现3公里预警半径全覆盖,监测数据实时接入公安"雪亮"平台。在重点区域设置应急广播358个、视频监控1390个、电子警察130个,织就全天候、立体化的智慧监测防护网。深化与本土无人机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其高空巡查、精准定位、极速投递优势,实时回传现场画面与气象、受灾数据,精准辅助指挥部决策,在百丈“3·21”火情中,使用无人机在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进行灭火弹投掷,开展后期火场清理,有效处置6处高温异常点,加快了火场清理速度,保障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