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温天气下,用火用电用气负荷骤增,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临平区聚焦电动自行车生产、充停、管理等关键环节,进一步破解难题,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一是提升产品质量,筑牢源头防线。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强化3C认证监管,指导企业研发耐高温、防爆燃生产线技术改造升级,确保产品符合新标准、新要求。围绕“淘汰隐患车、推广新国标”目标,优化换新政策、简化补贴发放程序、压缩审核流程、审核时间,提升群众换新意愿,引导超标、老旧车辆尽快退出市场,最大限度消除存量风险。加大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及充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依法查处非法改装、加装等违规行为,通过查厂家、查型号、查改装、查渠道,严防劣质电池、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目前,共计查处违法行为25起。
二是规范充停管理,强化风险管控。锚定新建居住项目、既有住宅小区、老旧小区三大重点领域,按照“一区一策”模式,进一步细化建设标准,实现集中充停场所“能建尽建、布局合理、安全规范、便民高效”。紧盯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私拉乱接”、架空层堆放杂物等问题,发动监督执法人员、实体化办公人员、基层网格员等力量,加强日常巡防巡查提示,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严防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店铺违规住人等风险隐患,建立“三张清单”,督促指导相关责任人将住宿部分与非住宿部分采用防火墙和楼板进行完全分隔,实现隐患闭环管理。共计发动各类人员1500余人,查改隐患11067处,规范充停场所110余处。
三是夯实教阵地,提升安全意识。依托全区“维护安全稳定夏季治安大整治攻坚行动”,借助网格员、公安派出所、巡防队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将消防安全宣传与入户走访、数据采集等常规工作,实现“隐患排查+宣传培训”相辅相成。利用“悦临平”APP、LED大屏、AI警务助手“警小爱”等多样化载体及住宅小区电梯、社区宣传栏等公共空间,开展电动自行车火灾案例警示教育,广泛宣传高温季节防灭火、逃生自救常识,提升群众消防安全知晓率。结合“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科学、系统、全面开展政策解读,重点讲解高温天气下的充电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方法,引导群众规避安全风险,确保“人人能自救、个个会逃生”。目前,共计投放大屏100余处,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约覆盖10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