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经济高速增长与城市快速扩张背景下,针对传统监管模式存在的治理碎片化、企业参与度低等问题,余杭区创新推出“常态化链式除患法”,构建“教育培训-自主检查-服务指导-告知执法-举一反三”五步治理闭环,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该模式已入选应急管理部基层实践典型案例,录制网络课程将上线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供全国应急系统干部学习,为基层安全防控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板。
一是创新机制,搭建全链条治理架构。制定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常态化工作机制及指南,明确22个部门及镇街的工作职责,建立“企业学习培训自查、属地指导服务检查、部门专项执法督查”的“过关式”运转机制,实现检查有依据,执法有保障。各镇街配齐专职执法及辅助人员,要求全员持证上岗,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其中注册安全工程师占比超七成,保证监管专业性。印发《杭州市余杭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举报奖励工作方案》,通过奖励政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隐患排查举报,7月收到企业内部举报414件,共奖励1.35万元。持续打造“余智护杭”智治平台,按风险等级派发周期性巡检任务,自新一轮检查任务发布以来,重大风险检查覆盖率已超过70%,较大风险检查覆盖率超85%,隐患整改率均为100%,实现隐患排查整治全流程闭环管理。
二是分类监管,实施精准化整治方案。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类别、风险等级等特征,差异化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每月由执法人员上门为重点监管对象提供指导服务。一般隐患定人定时整改,重大隐患“一案一策”销号,通过“企业主改、镇街监改、专委核验、安委抽验”的模式,确保整改实效。7月,各部门对194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治理提升,区安委办抽查其中60家企业,指导整改一般隐患133处、重大隐患3处。制作有限空间、危化品使用等专项检查表,细化检查事项、依据和责任,厘清镇街与网格员职责边界。近期重点开展小散工程、升降平台专项整治,统筹制定安全管理政策文件,动态摸排项目底数。
三是压实责任,激活内生性安全动力。组建高温金属熔融、涉爆粉尘等行业联盟,以园区为单位,将课堂搬至车间一线,组织企业“互查互评”。将安全考核与薪酬挂钩,支持员工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竞聘企业“金牌安管员”,覆盖企业167家。由技术检查员组成“小应”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30余次培训、指导及验收等公益服务,助力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开发提升“余小应”智能服务平台,以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鼓励员工使用“隐患AI查”功能,实现数智赋能隐患排查。做好执法“配套服务”,对受罚对象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和规范经营建议书,告知其法定权利和救济方式,共完成企业信用修复77件、无违规证明3件,便利企业开展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