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建德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加强基层应急消防管理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群防群治作用,以镇街应急消防管理站为底座,全面推进村(社)应急消防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探索出一条“全民动员、共建共享、平战结合”的基层应急消防治理新路径。
一是立足特色,建强枢纽,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各村(社)立足结合辖区特色产业将服务站与景区、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危化矿山等有机结合,严格遵循“有组织、有装备、有制度、有队伍、有场所”的“五有”建设标准,全力打造集“巡查、处置、培训、宣传、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全市已建成村(社)应急消防服务站19处,特色服务站5处。其中,梅城镇宝华洲社区依托“古镇应急消防服务站”,培育商户“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织密全民联防应急消防网络;航头镇航川村创新打造“民宿应急消防服务站”,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将其塑造成应急消防知识宣传的“网红打卡点”,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让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二是整合资源,淬炼能力,锻造“多能化”应急处突力量。全面整合微型消防站、网格员、应急第一响应人、社会志愿者、企业安全员等力量,组建 “响应快速、覆盖全面、技能多元”的应急突击队伍,每季度开展无脚本演练,模拟人员转移、森林火灾、火灾扑救等场景提升队伍处突能力,有效达成“打早、救小、灭初期”目标。同时,依托服务站主阵地,常态化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提升居民安全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以网格为治理单元,深度融入“141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构建起“纵向贯通到底、横向覆盖到边”的立体化隐患治理网络,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型升级,将安全治理精准落实到最小单元。截至目前,各服务站均已完成应急突击队组建,累计培育 “应急第一响应人”120余名,开展应急演练38场、安全知识科普宣教活动142场,覆盖商户、游客、群众超5800人次。
三是聚焦实战,彰显效能,筑牢“前沿化”风险防控屏障。村(社)应急消防服务站在实战中彰显强大效能,成为守护基层安全的前沿堡垒,其强大效能得到充分验证:今年的梅汛期间大同镇江头村单点降雨量高达185.3毫米,道路积水严重,造成短时交通中断。村应急消防服务站村自为战,迅速启动“双十条短临应对机制”组织紧急转移48名危险区受影响群众,避免了人员伤亡事故。李家镇诸家村内涝形势严峻,内部道路积水严重,诸家村应急消防服务站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统筹整合辖区内各方资源,构建起防汛救灾的坚实战斗堡垒。通过高效调配物资、动员各方力量合力排险,及时保障了道路畅通,有效化解了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