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立足工业气体类危险化学品事故快速处置需求,以危化品领域建立应急处置快速作战模式为抓手,坚持固本强基、精准施策,通过精育专业队伍、健全响应机制、理顺协同体系,不断提升辖区危化品企业自主应急处突能力。目前,推动全区82家危化品企业100%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总结推广11个典型案例,危化品领域事故隐患响应速度有效提升。
一是精育“一支队伍”,筑牢先期处置根基。发挥“同心守安”红色联盟矩阵优势,依托我区行业龙头企业杭州新世纪混合气体有限公司,重点培育区级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全区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队伍共18人,其中应急救援总监1名,队长1名,副队长2名。企业先行投入资金76万元,配齐应急救援专用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电动液压剪扩器、内燃无齿锯等36类装备物资90余件,定期维修保养,确保装备状况良好、运行正常,能及时投入应急救援行动。探索“企业创建+政府支持”路径,每年政府给予应急救援队伍专项经费补助10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照企业风险“一张图”,制定年度专项培训演练计划,邀请有资质的培训专家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每月开展工业气体物理化学特性、危险源辨识等专业理论培训,今年以来,该队伍理论参训6场,开展气体泄漏堵漏、火灾扑救、爆炸预防等专项实训2次,确保“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二是健全“一套规程”,畅通应急响应链条。创新推行“应急处置卡”,聚焦“识别隐患、应急处置、避险逃生”等关键环节,推动企业应急响应向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依托第三方技术力量及“小应”技术服务团帮带计划,分级分类制定处置标准,指导69家危化企业结合岗位风险特性,编制涵盖泄漏处置、火灾扑救、人员疏散等6大类应急处置卡。卡片明确危化品泄漏等紧急状态下的操作规则,并在操作台等醒目位置张贴,实现“一岗一卡、一险一策”,显著提升队伍先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建立应急救援专项激励机制,对在日常训练、技能比武中表现突出、且符合“认真执行制度、队伍建设提出建议切实有效、培训成效显著”等条件的队员,经核实批准后,给予通报表扬、费用奖励或授予“年度优秀队员”等荣誉称号,有效增强队员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稳定骨干力量。
三是理顺“一套体系”,锻造多维联动能力。由区应急管理局高标准牵头组织年度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演练,深度磨合“企业先期处置、部门快速响应、专家精准支撑”的协同作战体系。精心设计全流程演练方案,聚焦实战难点,设置气体泄漏精准检测、人员高效紧急疏散、水幕强力隔离等7个关键科目。严格遵循“简约、安全、逼真”原则,高度还原液氧槽车软管爆裂连环险情。应急、消防、医疗等5支专业力量快速集结、密切协同,全面检验并有力提升区企联动、多层级协同处置能力。演练后立即复盘评估,修订预案,优化程序。安全生产月期间,采用“演练+竞赛”模式,开展大型综合演练覆盖50余人次;组织呼吸器佩戴等技能比武,覆盖10余家相关企业,有效延伸演练成效,巩固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