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滨江区以“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为关键抓手,打通制度落地“最后一公里”,着力萃取试点经验,赋能先进企业成功模式,推动构建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的安全“神经网”,持续优化区域安全生产环境。
一是试点取经,破局“四定整改”落地难。聚焦不同规模与行业的5家试点单位,深入作业一线调研,精准提炼企业在制定隐患整改措施、期限、责任人、资金“四定”方案及优化整改流程方面的有效做法,为制度推广积累前期经验。大型企业依托管理体系和资源优势,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风险评估与效率分析,制度运行成熟、职责清晰、落实有序;小微企业侧重发挥灵活性优势,加强隐患教育培训,积极发动全体员工参与问题查找,采取简便有效改进措施。
二是机制嫁接,破解“推广转化”梗阻点。借鉴滨特尔水处理(杭州)有限公司成熟的隐患报告奖励机制与《安全积分激励计划》,通过集中培训、送培入企等方式解码制度内核。重点打通安全生产目标与员工绩效奖金的直接关联,推动隐患上报从被动义务转变为主动权益,让安全责任融入日常工作。累计开展相关培训4场次,培训人数85人。
三是激励创新,突破“资源执行”薄弱带。针对小微企业执行资源薄弱痛点,鼓励创新奖励形式,以薪资奖励、休假福利、报销培训课程费用、积分兑换生活物资等灵活方式构建奖励机制,破解安全整改“落实难”问题。目前已建立隐患报告奖励制度企业167家,共发现并整改隐患数796项,累计奖励2.54万元,实现企业隐患整改率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