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基层防汛防台能力,萧山区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精心编制提能升级建设实施方案,对涉及的镇街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实施步骤及时间节点,全面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
一是深化乡级防汛预案精准化编制。联合区防指成员单位,指导镇街对原有的防汛预案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针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及灾害风险等因素,细化预警响应机制、人员转移路线、抢险救援措施等内容。并集中组织专家对镇街的防汛预案进行评审,提出针对性修改意见,确保防汛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列为提能升级的13个镇街均已完成防汛防台预案的优化工作,为应对各类汛情提供有力指导。
二是优化镇街指挥要素图和村级形势图编制。指导绘制人员深入各村社,对地形地貌、风险隐患点、避灾安置场所、人员转移路线等信息进行详细测绘和标注。同时,发动村社干部和网格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和补充,确保指挥要素图和村社形势图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目前,13个镇街的指挥要素图和287个村社的形势图已完成更新绘制,并在各村社显著位置进行张贴公示。
三是加强“八张风险清单”系统性管控。组织区防指各成员单位、镇街和村社对山塘水库河网、城市内涝、小流域山洪、危旧房、地质灾害、在建工程、交通道路、旅游景区等重点领域进行拉网式、起底式排查。截至目前,辖区已累计出动检查人员4585人次,检查各类风险点位 985处,巡查水库13座、山塘114座、堤防221千米、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113处、C级和D级危旧房642间、桥梁444座、建筑工地608处、清理城市积水点位13处,处置整改隐患26个。
四是落实高风险区和隐患点“一点一策”制定。针对排查发现的高风险区和隐患点,区四套班子领导下沉一线,对23个镇街的防汛防台工作逐一进行检查,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开展现场勘查和评估,根据不同风险类型和特点,制定“一点一策”的针对性防范措施。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工程治理、监测预警、人员避让等措施;对于城市易涝点,通过完善排水管网、增设强排设施、加强日常清淤等方式进行整治;对于危旧房,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转移安置,并采取加固维修或拆除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五是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结合区域人口分布、灾害风险及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目前辖区已建成300个避灾安置点,今年持续加大对避灾安置场所的建设和提升力度,完善场所内的生活设施建设、应急物资储备、标识标牌设置。同时,按照相关标准配备床、被褥、食品、饮用水、医疗用品等生活物资和应急救援物资,并定期进行更新和补充。此外,升级临浦镇体育馆成为千人级避灾安置场所,新增临时避险点41处,配发各类救灾物资287件/套。
六是强化培训与警示教育。4月初,组织召开全区入汛工作动员会议和防汛责任人业务培训,培训对象涵盖区防指各成员单位、镇街和村社的防汛责任人、网格员及抢险救援队伍成员。今年以来,辖区已累计组织开展各类防汛业务培训30场次,培训人员达2839人次,其中新任防汛责任人岗前培训753人次。各镇街积极开展防汛防台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防汛防台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切实提升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目前辖区共举办警示教育活动14场次,发放防汛防台宣传资料5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