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多部门联合构建防溺水安全“新样板”
发布日期: 2025-07-28 15:55 浏览次数: 来源:杭州市应急宣教和保障中心

夏季是溺水事故易发期,且暑期亲水景点游客增多,防溺水工作压力陡增。今年以来,富阳区通过“力量—规范—兜底”三措筑牢防线,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多部门联合对140处高风险易溺水点位筑牢屏障,纵深推进“抓源促治、强基跃升”行动,为辖区群众的生命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一是打造壶源溪流域治理“示范窗”。为了确保辖区百姓和往来游客的生命安全,富阳以壶源溪39公里流域为试验田,以“一支队伍管流域”为核心,融入多部门力量,实行区镇两级联勤联动,累计整改各类风险隐患134处;狼群、黑鹰等救援队安排40余人值守,处置应急事件37起;“交警+辅警+安保”联勤环金线21个重点路段,拥堵时长降27%。在规范治理上,富阳区画实“禁止红线”,增设80余块统一防溺标识,组织巡逻劝导、喇叭提醒;规范“秩序黄线”,规划4处摊贩点、设6处隔离桩整治乱象;提升“服务绿线”,引导车辆规范停放,不仅维护秩序,还带动村集体增收。

二是构建“三三”水域安全治理新范式。构建“三力协同、三措并举、三链融合”的“三三”新范式,打破条块分割的壁垒,全力构建起全域“一盘棋”的责任闭环大网。区委政法委牵头,携手公安、农业农村、教育、应急、文广、卫健、红十字会等多个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参与防溺水工作,明确“区级统筹、部门联动、镇街主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通过“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的模式,高效处置了流域内的交通、摊贩、溺水等各类问题。

与此同时,组建6个下沉小组,对全区24个乡镇(街道)开展水域安全专项督查。督查工作聚焦“四个一”救生设施(救生圈、救生杆、救生绳、警示牌)的配备情况、日常巡防巡查工作、防溺水安全宣传力度以及高风险点位的整治效果等关键内容。对于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交办,确保整改工作形成“排查—整改—复核”的闭环管理链条,实现隐患动态清零,截至目前已整改闭环风险隐患27处。组建了由区志愿者协会牵头,公益组织、大学生、应急救援队等参与的“1+N”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防溺安全宣教活动48场。联手打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志愿者队伍,更是把安全的种子播撒到每个角落,99场应急救护和防溺水培训,让1.1万人次学到技能。

三是构筑“预防—技防—应急”防控体系。建立全区水域风险点位动态数据库,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更新隐患信息,对曾发生过溺亡事件的点位,反复盘整改方案,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在硬件设施上,更是下足功夫,更换维护58套老旧的“一圈一杆一绳”救生设施,在关键区域增设4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4个急救仓,还配置150个救生圈,修复加固17处破损的临水护栏,从根源上堵住安全漏洞。此外,拧紧应急响应链,让救援力量时刻整装待发。狼群救援队的每天在高风险水域巡逻,卫健部门开发的“浙里急救云”智能调度平台更是发挥了大作用,它打通120指挥中心、救护车和医院急诊室之间的信息通道,一旦发生溺水险情,“一键护航”就能让患者实现“上车即入院”,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