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因环境封闭、通风不良、潜在危险因素复杂,极易引发中毒、窒息、爆炸等事故。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西湖区通过全面摸排、严格检查、强化培训、精准服务、科技赋能和广泛宣传等一系列举措,全方位筑牢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线。
一是全面摸排,掌握底数。积极动员,组织各镇街对辖区内有限空间场所展开全面摸排,重点排查污水处理系统、建材企业等高风险领域,建立“一镇街一册”“一企一档”动态管理台账。经细致排查,发现区内现有附属污水处理系统的企业1家,涉及有限空间企业去17家,共计18家。通过全面摸排,明确了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分布和基本情况,为后续的精准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严格检查,消除隐患。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区应急管理局对登记在册的有限空间场所进行了全覆盖检查,执法人员带领专家对18家企业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排查通风不良、防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累计发现并整改隐患32处,针对这些隐患,要求相关企业限期整改。同时,督促企业建立并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现场监护、教育培训等制度,按规定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检测、照明、通讯、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规范“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程序,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擅自进入及盲目施救。通过严格检查和督促整改,有效消除了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安全隐患,降低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为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区应急局邀请专家对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共培训16人次。通过培训,执法检查人员进一步掌握了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和监管要点,为更好地开展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组织企业负责人、作业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观看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宣教片,增强风险意识,要求企业加强内部培训,确保作业人员熟悉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指导企业定期开展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自救互救能力。
四是专项指导,精准服务。积极落实工业领域有限空间安全管理“一件事”改革,全面提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水平。对工业领域有限空间重点企业底数进行再梳理,确保重点企业“应排尽排,应纳尽纳,应录尽录”;督促企业完善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督促企业完成“工业企业安全在线”系统平台资料动态更新,确保线上线下内容一致。各企业根据指导服务提出的整改建议,建立整改落实方案,明确责任人、整改期限,对安全责任再明确、制度再修订、空间再辨识、风险再评估、现场措施再提升,系统上传资料再更新。通过专项指导服务,为企业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帮助企业解决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五是科技赋能,智慧监管。西湖区抢抓数字化改革机遇,结合AI、物联网等技术,积极探索有限空间作业的智慧监管模式,提升风险预警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通过安装传感器等设备,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立即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同时,建立有限空间作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作业审批、人员培训、设备维护等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有限空间作业的全过程监管,科技赋能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为提高社会公众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认识,西湖区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广泛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企业钉钉群、微信群等媒介,发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和警示案例,共发放各类安全宣传提示信息800余份。同时,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演练等方式,向广大群众普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