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区县动态
西湖区全域推进基层应急消防站提质升级行动
发布日期: 2025-04-10  09:36 浏览次数: 来源:杭州市应急管理局

近年来,西湖区聚焦基层应急消防治理短板,以“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科技赋能、实战强基、全民共治”为路径,全域推进基层应急消防站(简称“应消站”)提质升级行动,全力打造具有西湖特色的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有效提升基层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水平。

一是党建统领,构建应急消防治理新格局。西湖区强化党建引领,打造“红榴安”应急党建品牌,通过党建联建、安全联宣、检查联巡、技能联训、装备联保、数字联享、应急联动的“七联”机制,贯通镇街、村社、网格三级治理体系。全区组建211支党员应急突击队,覆盖211个村社,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结合镇街机构改革,推动11个镇街设立应急消防管理站,明确站长由中层干部担任,落实8名以上专职人员持证上岗,并配备2名安全技术检查员,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二是机制创新,打造标准化建设新标杆。建立“四个一”工作闭环(每月发任务清单、开例会,每季履职评定、业务培训),推动责任传导至基层末梢。全区11个镇街应消站全部通过市级达标验收,其中2个申报省级优秀站。同步构建“1+5+N”应急响应体系:1个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统筹指挥,5个城市消防救援站分片驻守,45个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每站8人)作为“前哨站”,形成“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2024年,微型站火警到场率达95.8%,独立处置初期火灾75起,有效实现“灭早、灭小、灭初期”。

三是科技赋能,织密智慧防控新网络。西湖区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强化数据统一标准、数据治理质量,迭代升级“线下排查、线上录入、智能统计、精准监管”等功能模块,完成应急消防模块嵌入“141”体系,构建应急消防管理网格化管控模式,推动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网格化治理格局。三墩镇投入近亿元为孤寡老人、沿街商铺等场所安装智慧“三件套”(电感、烟感、气感)2.8万余套,日均处置报警90起,实现隐患“发现-预警-处置”全链条闭环。古荡街道开发“平安通”精密智控平台,整合公安、消防、城管等部门数据,实现应急指挥“一屏统管”。蒋村街道推广“芯型应急安护体系”,组建骑士、物流等6支应急志愿服务队,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应急微网格,强化“末梢感知”。

四是实战强基,锤炼应急救援硬实力。按照“专兼结合、平战结合”原则,整合民兵、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力量,构建“综合+专业+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全区统筹1个区级队、11个镇街队、5个城市站、45个微型站、207个村社突击队及7支社会救援力量,落实24小时执勤值守。定期联合消防、公安等部门开展“全要素、实战化”演练,今年已组织综合性演练27场,微型站队员轮训覆盖率达100%。创新“师徒结对”“跟班学习”模式,推动镇街执法人员与区应急局执法骨干联合办案,提升基层执法规范化水平。

五是全民共治,筑牢风险防控防火墙。西湖区坚持边建设、边运行、边提高,常普常新、常治长效,开展日常安全巡查检查和宣传教育工作,重视与公安、消防、城管等联合监督检查行动,建立常态化排查“123”工作制度,每月对辖区“九小场所”全覆盖检查1次,每两个月对辖区重点单位与安评专家全覆盖检查1次,每季度对辖区农居点出租房全覆盖检查1次,坚持立查立改、逾期必罚的工作机制,推动隐患整改闭环。同时实施“日点名、周拉动、月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微型站队员开展防汛防台、山林灭火等应急演练,同步发动志愿者、网格员入户宣传,发放资料1.8万余份,签订《安全告知书》1.5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