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汛期严峻挑战,杭州市桐庐县以“三链协同”为抓手,以“防风险、保安全”为主线,全面完成防汛备汛检查工作。通过压实责任链条、强化反馈链条、夯实保障链条,全面排查隐患、强化应急准备,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落实责任,筑牢防汛备汛“责任堤”。严格落实“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部门监管”责任,采取属地自查、部门核查的方式,各乡镇(街道)组织人员对本辖区的组织架构、风险网格、物资仓库、人员队伍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自查,并在集中排查的基础上加强日常巡查,确保风险隐患无遗漏。县应急管理局、县林业水利局对山塘水库、在建水利工程、道路边坡、老旧房、建筑工地等存在风险的领域开展业内专项检查,成立6个汛前检查小组,检查覆盖全县14个乡镇(街道),对防汛防台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开展滚动式检查,切实从源头排查隐患,在终端落实整改。
二是摸排反馈,拧紧地灾山塘“安全阀”。聚焦地质灾害点、山塘水库、小流域山洪危险区等重点领域,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形成防汛备汛工作情况汇总表,重点领域排查整改汇总表,出动检查人次638人次,检查点位565处,发现并整改隐患21处。县防指办督促各乡镇(街道)建立风险清单和对风险隐患点建立落实“一点一策”管控方案,规范设置警示标识,并落实常态化巡查机制,做到清单管理、销号闭环。
三是软硬兼修,夯实应急响应“保障根基”。制度建设上,以乡镇(街道)为主体,制定的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工作方案,列出任务、责任、时限“三张清单”,同步编制“一场景一方案一打法”救援行动方案,并开展14个班次的防汛责任人培训,培训人数290人。物资储备上,对标《浙江省应急物资储备参考标准(试行)》,落实应急物资、抢险救援装备的补充更新并做好管理维护,乡村两级实现“三大件”(发电机、照明灯、卫星电话)和“四小件”(安全帽、救生衣等)全覆盖,并于3月安排技术单位赴各乡镇(街道)安装卫星电话基座,进行使用培训和通话测试,确保突发状况下卫星电话用得上、打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