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49492940/2025-0005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2025-02-28 | |
发文机关: | 市应急管理局(市安委办) | 发布日期: | 2025-02-28 |
体裁分类: | 其他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应急管理 |
近年来,西湖区锚定“平安西湖”建设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深化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社会化建设,构建起“全灾种、大应急”救援体系,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以来,全区累计高效处置防汛防台、山林火灾等突发事件80余起,救援成功率100%,群众满意度达95.6%。
一是聚焦“立体化”布局,夯实应急救援根基。构建“区级综合救援队—镇街专职队—村社微型站”三级应急救援网络,建成区级综合救援中心1个、镇街标准化救援站11个、村社微型救援点197个,实现“15分钟应急响应圈”全域覆盖。组建水域救援、山地搜救、危化处置等7支专业分队,配备声呐探测仪、消防机器人等特种装备1000余套,联合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等课题攻关,形成“一专多能”救援能力。打造山岳救援实训基地、铜鉴湖水域训练中心等4大实训平台,创新“情景模拟+红蓝对抗”培训模式,2024年开展实战演练46场次,有效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和救援综合能力。
二是突出“数字化”变革,打造智慧救援大脑。建成区级应急指挥平台,接入水利、规资等12个部门数据,整合地质灾害点、避灾场所等图层信息,实现灾情研判“一张图”、指令下达“一键通”。配备无人机编队、单兵4G图传等设备,开发AI灾情识别系统,2024年汛期通过热成像技术成功定位被困人员13人,救援响应时间缩短至8分钟,实现空地一体立体侦察。物联感知预警前置,布设水位监测、森林火情感知设备3000处,建立“蓝、黄、橙、红”四色预警模型,2024年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4700人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
三是深化“协同化”机制,凝聚联防联控合力。建立应急、消防、公安等14部门联席会商机制,制定暴雨红色预警等12类应急处置流程图,实现部门联动无缝衔接。推进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社会救援,创新成立西湖区社会救援组织服务中心,邀请阳光公益救援队、未来之翼无人机应急救援队等6支社会救援队入驻,构建应急救援联盟,区应急管理局多次邀请专家,组织社会救援队伍开展培训演练。平战结合全民动员,开展“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推广月”活动,发放应急包8000个,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构建起“全民参与、群防群控”大格局。
四是创新“标准化”服务,延伸惠民安民触角。实施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改造等民生实事工程,为独居老人安装烟感报警器1.1万个,建成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2.8万个。打造西溪湿地安全体验馆等3个省级宣教基地,创新“应急云课堂”“救援队开放日”等活动,年培训群众超10万人次。组建西湖区“红石榴”应急党员服务队,开展防安全宣传、安全保障等志愿服务100余场次,相关事迹获《中国应急管理报》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