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区域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杭州市余杭区深度融合城市安全联合值班值守与灾害事故“1618”指挥救援体系,构建"平战结合、数字赋能、全民参与"的现代化应急管理新格局,切实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一是责任链条“压茬式”贯通,构建三级联动防控网。优化常态化专班值守。融合现有“日常值班+重点时段加强值班”城市安全值班模式,采用“先排班、后编组”的方式,制定应急指挥部“1+6”模块化编组应急值守工作模式,即:1名局领导,6个功能模块(综合、信息、专业、行动、通信、控制)按职责分工协同做好日常值班值守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构建平战转换机制。当突发事件响应启用现场指挥部“1+8”工作模式(一般灾害事故处置时),即:1名总指挥、8个专业工作组。其中当启动防汛防台应急响应后,应急指挥部转化到“1833”联合指挥体系。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8”个专业模块编组确职责分工,落实上级应急指挥部工作要求,做好本系统本行业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强化动态风险研判。每日召开视频调度会,动态研判交通枢纽、景区商圈、危化企业等重点区域安全态势,形成“风险清单+整改台账”闭环管理。落实每日信息简报和次日城市安全值班值守专班成员值班表报送工作共计345次,紧盯各类预警、苗头性线索等突发事件信息,第一时间调度核实,重要情况及时报告。
二是指挥中枢“智慧化”升级,打造应急响应最强大脑。智能检测平台全域覆盖。建立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整合接入公安消防,交通运输等3万余路监控视频和指挥系统,对景区、水库堤坝、森林防火区等重点部位实行24小时轮巡。突发事件发生后可立即调取现场监控画面,全面掌握突发事件现场情况和应急处置动态,快速实现“平急转换”。空地联动提升应急效率。成立无人机巡查组,利用单兵图传设备及移动布控球,重点消除山区、老旧城区等监控盲区。在火灾、人员搜救等应急救援中,以无人机+单兵调度双轨协同,快速侦查、监测、研判险情现场情况,实时回传现场画面,为指挥中心研判-部署-决策提供有力信息支撑。科技装备强化保障能力。目前余杭区已配置无人机、卫星电话、应急指挥车、宝利通、单兵设备、应急广播、应急指挥系统等技术手段,深度用于水库河道水位、城市易涝点、地质灾害风险点、小流域山洪危险点、森林火灾风险点等风险隐患处的监测预警。
三是救援力量“实战化”锤炼,锻造应急处突铁军劲旅。持续推进培训演练。每月开展“双盲”演练和桌面推演,组织防汛抢险、火灾疏散、危化品泄漏等演练。2024年全区各镇街累计实施训练841场次、参加人员11316人次,组织应急演练206场、参演4680人次。其中,针对防汛防台领域开展演练180场,共1973人次参加。全面推动比武争先。2024年举办3场乡镇综合应急和消防救援队大比武,围绕综合体能、应急救护、防汛抢险、森山地救援、水域救援、无人机技能操作等领域展开拉练比拼,全区12支镇街代表队、120名参赛队员同场竞技,有效提升基层队伍现场应急救援能力。开展实战救援练能。建立平战结合、全天候的值班值守与应急处突联动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应急响应和协助处置等各方面职责,确保“叫得应、拉得出、能处置”,2024全年全区累计基层应急救援队出动应急救援729次,参加救援320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