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
一、推进基层应消体系建设
一是健全组织架构。以基层应急消防管理站纳入省民生实事为抓手,全市191个应消站、61支专职消防队全部通过市级验收,达标率100%。二是配强工作力量。推动应消站配备专职人员1762人、专职消防队配备专职人员871人。分层分级开展培训,市本级完成应消站长、专职队长两轮全覆盖培训,区县常态化落实“四个一”月度工作机制;创新基层应急消防辅助人员工作证即考即领模式,组织考试43场,实现应消站人员100%持证上岗。三是协同高效治理。围绕“真嵌、真用、真实”,推动基层应急消防应用整体嵌入“141”基层治理体系,纳入115.2万家市场主体,实行分层分级分类巡查检查。四是增强实战实效。推动应消站立足“小安委办”“小防减救灾办”职能,统筹开展安全生产、消防、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工作,在防汛防台实战中全面激发站队功能。
二、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整合安委会、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完善运行机制,厘清工作职责,建立任务清单;对13个部门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巡察画像”,高效运用督办、提示、帮扶指导、组团服务等方式,压紧安全生产责任。二是狠抓专项整治。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清单化推进完成228项攻坚任务。高位部署开展多业态多产权老旧经营场所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制定标准规范25条、负面清单21条,排摸3941处场所纳入整治并完成验收,打造示范“样板间”1007处。统筹推进城镇燃气老旧管网、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专项整治。三是突出重点监管。开展危化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化工园区和矿山安全整治提升;以“两新”为契机,强制退出老旧化工装置1套、开工建设淘汰化工工艺1套,完成化工、矿用设备更新20台(辆)。开展工业企业使用危化品专项整治,牵头开展工业企业违章搭建火灾隐患治理行动,推动省工业企业火灾事故防控“十条硬措施”落实落细。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监管的指导意见》,落实全市烟花爆竹禁燃禁售管控工作。
三、推进安全发展改革创新
一是推进“一件事”改革。开展危化品使用“一件事”改革,出台提升使用危化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八项措施。推动电气焊“一件事”改革,推动建设“民匠有约”平台,实现流动电焊人、机、作业全流程纳管。二是推进涉企第三方治理。开展涉企第三方机构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月分析、季评级”信用化管控。三是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并运行市县两级城市安全值班值守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高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合力。入选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建设标准化全国试点。四是推进合规指引编制。出台《研发检测类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控合规指引》,优化法治增值合规服务供给,助企完善全流程各环节合规性要求,提升发展竞争力。
四、推进防汛防台工作
一是优化完善工作机制。修订完善指挥调度机制,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能力提能升级行动。二是落细灾害防治举措。修订防汛防台应急预案,调整公布三级防汛责任人。围绕“八张风险清单”,排查管控隐患点位8300余处。启动“应急云仓”试点,推进物资多元化储备。高质量完成290个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三是强化灾害防御应对。面对“暴力梅”、个别站点突破历史极值,多轮局地强降雨以及“贝碧嘉”“普拉桑”等台风,高效运转“1833”联合指挥体系,邀请“首席顾问”进驻指挥部,滚动会商110次,启动和调整应急响应等级15次,精准发布“三单”183期;全市共转移27万人次;及时下达救灾资金推动灾后恢复。四是抓好复盘总结提升。围绕“打一仗进一步”,全链条复盘防汛防台工作,固化工作机制28项;细化整改任务47项,整改完成44项,其余3项跨年度任务有序推进,全面推动改进提升。
五、推进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队伍提能。推进应急管理领域“三支队伍”建设,注重干部培养和能力提升。组织“三项岗位”人员考试683场8.1万人次,提升企业负责人和一线员工安全能力。筹办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联合会,支持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培育发展。二是资源蓄能。推进自然灾害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预警指挥国债项目。与浙大城市学院、省应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是数字赋能。推进城市安全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3项创新应用入选应急管理部智慧应急“星火计划”试点和培育项目。四是宣传增能。开展全民应急安全素养调查,打造“安全365”宣传品牌,创新“应急+音乐”“应急+动漫”等跨界融合宣传场景,拓展城市大屏、电梯小屏、手机微屏、公交地铁移动屏等“全屏化”立体宣传渠道,推动“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人人能自救、个个会逃生”氛围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