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义桥镇下辖27个村社,山水林田湖俱全,总人口11.66万人,其中流动人口5.67万人,有高层建筑154栋,重点场所193个,出租房2.16万间,市场主体10306个,应急消防管理环境形势复杂。对此,义桥镇结合辖区实际,围绕“一体两区三重点”,推动基层应消体系改革落地见效,构筑应急消防管理共同体。
一是提纲挈领,聚焦“三位一体”重塑“骨架”。创新“1217Z+”工作体系,实现全镇一体治理、一体救援。“应消一体”抓统筹。统一1个领导小组,书记、镇长双挂帅;下设安全生产、减灾防灾2个委员会,副书记与政法委员双领导分管日常工作;成立应急消防管理站,发挥“小安委办”“小防减救灾办”功能。“站队一体”促融合。按照“统一标识、相对集中、单独设立、功能集成”原则,新建2000余方办公场地,高标建设“五室一库两中心”,整合原安监办、消安办、专职队力量与第三方服务团队集中入驻,由应消站统筹协调管理,实现空间物理整合、业务化学融合。“防消一体”保安全。平时,根据“三管三必须”原则与安委会分工,整合监管力量,镇安委会、镇防减救灾委下设17个工作单元,分领域做好事故防范;战时(等级响应或较大事故),集中救援力量,启用战时联勤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畅通信息传递。
二是因地制宜,设置“两个防区”充实“血肉”。根据地理、产业、人口等特点,将全镇划分为2个防区,义桥片以公众场所、五金企业为主,许贤片以山塘水库、纺织企业为主,实施标准化管理、专业化救援、规范化执法。管理标准化。制定应消站工作手册、防汛等系列应急预案,理清情况、固化机制,按行业标签,形成重点单位、一般场所、一般企业,分级分类网格化管理一张清单,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聘用6名持工程师证第三方专家提供业务支持;引入第三方物业式管理水利工程、防汛物资。救援专业化。全镇覆盖“135快速救援圈”救早灭小;全区唯一自建自管2支专职队,在两个防区全时值守,配备消防车3辆、皮卡2辆,队员20名,持证率高于95%;建设3个区域型消防微站,27个村社微站,因地制宜配备微型消防车、三轮车等装备,组建镇村两级“1+27”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整合应急、消防、民兵、医疗、工程等队伍,合计590人,由应消站、专职队统筹管理培训;杭南救援队入驻义桥充实民间救援力量。执法规范化。应消站4名在编人员,7名临辅人员100%持证上岗;打造全省首个应急管理执法管理中心,建设系统规范流程;2名干部代表杭州参加全省应急系统执法比武获团体第四好成绩。
三是全域覆盖,围绕“三个重点”强健“体魄”。通过“人防+技防”等手段,紧盯任务闭环、隐患消除,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重智慧智能。使用“最多查一次”系统统一排查标准、人员、任务,嵌入“红领通”智治平台,贯通“141”治理体系;接入4600余路社会监控、143路汛情监控,24小时视频巡查;建设14个雨量水文、1万个烟感,强化预警预报;建设镇警村视联网指挥调度系统,配备单兵、通信、对讲设备72套,延伸信息触角。重共防共治。完善“综警网安+”联动工作机制,一支队伍管安全,吸纳人员超1000人。通过综合执法队联合执法,公安警察联合打处,村社网格排查一般隐患、宣传教育,安管队伍排查重点隐患、督促整改,社会组织、志愿者、企事业单位等“+”力量报告隐患、参与演练、普法宣教,建立“义桥守夜人”机制,倡导“我为大家巡一天,大家为我巡一月”,共同发挥治理合重实战实效。推行“七日”闭环工作法,制定“责任、任务、隐患、销号、处罚”5张清单,抓好“排查、交办、整改、验收、通报、考核、约谈问责”7个环节,全面排查风险,限时整改问题,确保隐患不过7天;针对重点任务、重大“患源”,通过“四源共治”周情“烧烤会”集中研判,邀请区级部门到会指导,以提示单、指令单形式推动工作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