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 专题专栏 > 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 工作动态 |
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防控工作存在监管对象量大面广、企业安全基础薄弱等顽瘴痼疾,杭州市持续抓实使用危化品专项整治、动火作业全链条监管,通过主动宣教、优化服务、事故严惩等举措,不断夯实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升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防控水平。机构改革以来,全市工业企业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推动本质安全水平提升。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降低隐患风险
(一)聚焦小微园区改革,降低“火烧连营”风险。深化“厂中厂”“园中园”一件事改革,通过“小微园区安全管理”数字化平台,动态跟踪监管全市4033个小微园区和19088家承租单位,压实出租、承租单位双方安全管理职责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创建120家标准化园区,发挥模范带头引领作用,营造小微园区安全文化氛围。截至目前,针对小微园区已查改各类风险隐患4415处。
(二)聚焦电气焊改革,降低“动火作业”风险。针对全市7738家电气焊涉焊企业,35439台数字焊机实施“加芯赋码”数智改造,在工业企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涉焊作业领域基本实现“以码管机、以机管人、以智管焊”智能化监管,同步加大施工动火作业安全监管执法力度,目前已累计办理电气焊违法处罚案件235起,处罚违规企业86家,有效提升电气焊企业动火作业安全水平。
(三)聚焦危化品使用改革,降低“易燃易爆”风险。创新研制使用危化品工贸企业安全评价制度,通过定向定量标准(分为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表、专家意见书)、精细化多层次摸清使用底数、科学分阶段推进等举措,梳理形成耐火等级不足、安全设施缺失等共性问题清单,实施“一企一策”靶向攻坚,大幅提升全市危化品使用领域整治水平。目前,全市4723家使用危化品工业企业,已落实安评制度4423家,完成率为93.65%。
二、做优工业企业服务,夯实安全基础
(一)开展组团服务,破解安全难题。联动应急、消防、经信等6个部门,抽选30余名业务骨干组建服务工作组,开展安全生产组团服务和火灾事故防控帮扶工作。截至目前,针对工业企业集聚、火灾风险较高的临安、萧山两区,开展2轮组团服务,累计抽查24个乡镇(街道)89家企业,发现风险隐患707处,督促属地落实闭环整改,目前已经完成整改683处,有力破解企业自查难、基层监管难等问题。
(二)创新数智服务,满足安全需求。针对“流动焊”监管难题和企业电气焊作业需求,联动培训考试机构创新研制电气焊“民匠有约”劳务平台,探索建立企业和电气焊持证人员“订单式”合作机制,形成订单发布、动态监管、线上结算全流程劳务服务链,满足企业临时电气焊和持证人员就业双方需求。截至目前,“民匠有约”上线运营至今已累计注册用户2.6万人次,邀约企业入驻1785家,完成配对劳务合作3521次。
(三)优化培训服务,提升安全意识。针对用人单位用工安全生产培训需求,通过开展事故防控应急演练、安全生产考培、危化品使用工业企业安管员免费培训等多种途径,有效提升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逃生自救技能。今年以来,市级层面针对有限空间规范作业和危化品泄漏处置两大重点领域开展2场全流程应急救援演练,组织工业企业安全生产考试211场,覆盖26155人次;举办危化品安管员免费培训42期,惠及4114家企业。
三、创新企业监管模式,确保本质安全
(一)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整体行业安全。争取市级财政资金300万元,指导区县投入配额资金,通过严抓隐患闭环整改、严把评审质量等手段,开展1000余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评审及标准化运行情况全要素抽查,采取“优胜劣汰”机制,清退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严重违法行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等问题的达标企业,持续提升人员安全素质,通过1家企业达标建设带动1类行业安全基础提升,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截至目前,已完成374家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
(二)突出现场事故警示,提升基层防控水平。锚定工业企业火灾致灾因素多样、基层风险管控能力薄弱等现实问题,创新将火灾事故现场作为警示教育的会场,通过现场剖析火灾原因、提出专业整改建议等方式,促进基层人员及企业风险隐患防范意识和防控水平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起工业企业经营性火灾事故开展事故现场警示教育和业务培训,吸引200余名基层监管人员和400余名事故同类企业相关负责人、安管员参与。
(三)抓实重点产业监管,减少企业安全隐患。针对近期锂电池火灾事故多发、事故损失巨大等问题,邀请全市3名锂电池行业专家,对全市24家锂电池生产(含组装)企业实施全面摸底,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形成高压态势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已对其中16家锂电池企业开展检查,发现整改问题隐患59处,交办属地跟踪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