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湖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强化统筹,强化督促,全面推进镇街应消体系建设,全力推动镇街应急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镇街应急消防实战实效能力显著提升,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基层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
一是以制度为牵引,提升应消站体系建设厚度。党建引领育“红心”。强化“红榴安”品牌效应,通过党建联建、安全联宣、检查联巡、技能联训、装备联保、数字联享、应急联动等七联活动机制,贯通镇街、村社、责任网格,发展211支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基层党员队伍。责任传导培“匠心”。下发指导意见、标准规范和应消站建设标准,厘清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各类子任务,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每月发一份任务清单、每月开一次例会、每季一次履职评定、每季一次业务培训,将责任传导至基层。指导服务增“信心”。抽调专班、部门骨干力量充实到基层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一线,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先后3轮次下沉11个镇街组织研讨、谋划、部署,营造“治理能力送上门,齐抓共管排隐患”的治理氛围。目前,全区7个大中型镇街应急消防管理站已单设,4个小型街道增挂应急消防管理站牌子。11个镇街应急消防管理站已完成市级达标创建工作,申报省级优秀站2个,建有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45个,211个村社分别组建应急消防管理工作组,建有975个网格,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消防治理格局。
二是以需求为导向,提升应消站素质建设精度。借势借力,根据区主要领导关于加强应急消防工作的工作要求,结合镇街机构改革契机,全力查摆应消站单设的突出问题,全部落实单设和增挂应急消防管理站牌子,发文明确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增能增效,按照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与运行规范,全区11个应急消防管理站全部落实8名以上工作人员,全体人员持有执法证或辅助证,每个镇街配有安全技术检查员2人,以及每个镇街分别建有2—5个不等的区域微型应急消防管理站,每站配置8人。促学促优,组织镇街应急消防管理站业务培训4次,培训人次260余人,普及日常巡安宣安、安全防范、消防安全、自救逃生等安全常识。全区镇街应急消防站持有执法证34人、辅助证111人。同时将镇街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纳入安全生产水平指数晾晒评价,以考促优、以评促效。
三是以专治为主责,提升应消站能力建设宽度。推动融合,按照“真嵌、真用、真实”以及对照电脑端“141”六大核心功能(对象管理、检查表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隐患整改、统计分析)和移动端四项功能(检查对象、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隐患整治),在原应急消防模块基础上,强化平台功能迭代升级,推动镇街应急消防应用模块开发,“深度融入、整体嵌入”成效初步显现,现已基本实现应急消防嵌入“平安法治”跑道。强化监管,坚持边建设、边运行、边提高,常普常新、常治长效,开展安全巡查检查和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与公安、消防、城管等联合监督检查行动,突出对重点行业领域和重大风险点位,排患除险、根治顽症,把隐患风险降到最低。目前,筛选应急消防安全检查任务对象57839家,完成检查57401家,发现存在隐患单位604家,全部落实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