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区县动态
西湖区探索“一出三至一迭一补”电动自行车充停领域系列工作法
发布日期: 2024-07-17  10:05 浏览次数: 来源:杭州市应急宣教和保障中心

西湖区因地制宜逐步推出充停领域“一出三至一迭一补”系 列工作法,破停车之难、解标准之困、提治理之效。

一是数智覆盖,搭建场景。“一出”即将电动自行车推出建筑外。灵隐街道结合雪亮工程电信服务商,在治安视频监控的基础上,引入电动车禁停区域告警系统。对违停现象实时语音告警,联动 物业实时劝离,实现禁入区域24小时监管。翠苑街道安装了天 翼云眼火情预警AI智能分析监控系统,将停车情况接入“民呼 我应 民呼我为”数字驾驶舱平台,报警第一时间联动区域性微 型消防救援站、社区、物业赶赴现场处置。

二是化散为整,稳扎硬营。“三至”即推至地下室、室外点、换 电区。对照《导则》对地下室、非机动车库充停点全面改造 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室外点、探索换电模式。积极融入民生需求,对237个坡道增加摩擦带、小台阶、简易钢架等防滑处理,解决 地下车库坡道较陡、雨天湿滑等问题。室外优化停放动线,在每幢建筑周边划定临时停放点,引导居民有序停放。新建、改建 室外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并采用防火材料制雨棚及配备防火毯等 消防设施。对于集中停放区域严重不足的场所,利用机动车库较 为平整的部分坡道,开辟多个集中停放点,逐步改变零散违规停 放的现象。推动充电设施升级,实时监测被充电池的健康状况, 如果遇到异常,三秒内完成双重物理切断,并短信告知用户和物 业,在源头上避免充电引发的火灾。

三是全面改造,循循善诱。“一迭一补”即迭代升级架空层,并 以“服务+执法+宣传”的方式实现正能量补位。全区全面排摸 小区架空层充停场所698处,地下停车库和现有地上车棚能满足 电动自行车停放的,在架空层出入口加装隔离桩,杜绝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有限确需在架空层停放的,在与疏散通道、楼梯间做好防火隔离的基础上,每20辆进行分组管控,在停放区域张 贴、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增设室内消火栓等灭火设施。社会面上,充分运用流量平台科普、说理执法讲明政策、善用案例柔性劝诫。整治期间,区专班联合省级主流媒体进行电动自行车火灾模拟实 验、联合检查等4次直播,全网平台共100万余人次浏览;规劝不文明入楼、充电等行为10259处,辖区消防形势进一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