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区县动态
余杭区科技赋能创新 推动数字应急能力建设
发布日期: 2024-03-21  16:25 浏览次数: 来源:杭州市应急宣教和保障中心

余杭区以打造“数字应急先行区”为目标,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始终对标对表“不数字、难应急”的定位,全面依托城市安全运行“CT”智治应用、“141”体系应急消防应用贯通、余杭区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全力推动数字应急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城市CT为引领,全力打造数字应急先行区。城市安全运行“CT”智治场景应用按照“全域体检、重点复诊、综合研判、协同治理”的城市安全治理思路,构建“1+3+6”顶层架构,“1”即一个城市安全运行监测预警驾驶舱,“3”即三个功能模块,分别是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联动处置模块,“6”即六类城市安全重点领域子场景,分别是道路塌陷、管线破损、桥梁失稳、危房倒塌、山体地灾、溃堤溃坝;2021年成功入选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荣获2021年全省改革突破铜奖。2022年,城市CT持续迭代更新,推进数据、模型、体系进一步贯通,再次荣获全省最佳应用。2023年入选应急管理部智慧应急“星火计划”优秀成果案例。创新“体检+复诊”的全域风险预警模式。改变以往城市安全风险防范静态单一、以事后管理为主的思路和方法,从城市安全运行整体视角出发,建立全域风险预警模式,单次“体检”即可实现全域覆盖,打破了传统点状或线状监测的范围局限,形变测量精度达毫米量级;同时,改变以往粗放的监测模式,对“体检病灶”进行精准“复诊”,监测成本可下降三分之二以上,并且随着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单位面积监测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构建实时感知的城市风险监测预警网络。通过归集整合原本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构建多因子、多指标的风险评估模型,将风险排查频率从以往的每年一次或每季度一次提升到即时“体检”,形成实时感知的风险监测预警“一张网”,监测效率提升数倍以上。自2021年6月应用上线运行以来,已有效预警427次,风险主动预警准确率达95%以上,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构建多跨协同的风险闭环处置机制。通过梳理城市安全运行风险处置“一件事”清单,建立分领域、分区域、分级别的风险管控闭环处置流程。制定《余杭区城市安全运行“CT”智治平台运行实施意见》,根据事件的响应速度、处置效率、防控成效等,对责任单位进行跟踪、督办、评价,实现“实时监测-即时预警-按时处置-监督评价”的城市安全运行风险管控闭环,多跨协同32个部门、国企、镇街,平均处置时间较以往压缩65%以上。以道路塌陷风险管控为例,改革前平均处置时间约为3天左右,改革后实现24小时内隐患处置,处置时间压缩67%以上。

二是以“141”体系应急消防应用贯通为龙头,提升安全生产数字监管力。应急消防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全省试点,通过梳理大排查大整治省级回流信息,形成应急消防应用基础数据库,结合固有分级数据和实地检查反馈情况,梳理形成全区分级分类监管底数清单。打通“余智护杭”基层治理平台(暨基层治理四平台),建立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人、责任单位、风险等级、检查频次”管控标签,构建“监测—分析—预警—分拨—处置—反馈—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管控机制,推动隐患排查延伸至镇街、村社、网格,推动各镇街应急消防管理站、网格员一线排查,闭环整治隐患4284处。厘清风险清底数。筛选比对大排查大整治省级回流信息,充分利用“余智护杭”现在数据底座,完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主要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所属镇街、行业领域等关键要素,实现底数共享、一图通览,目前系统已纳入企业269335家。梳理形成分级分类监管底数清单,已入库重大风险1091家、较大风险5338家、一般风险46379家,低风险132203家。完善机制强监管。针对不同风险类型清单化设置检查事项,一般以上风险企业设定30条一般隐患项和12条重大隐患项。低风险企业设定8条简易检查事项。按照重大风险3个月、较大风险 6个月、一般风险9个月、低风险12个月的频次,周期性下发检查任务。余杭市场主体活跃,日增注册企业百余家,以月为单位对新增主体进行分级分类。开发余杭区基层应急消防应用数据中心,通过IRS从“余智护航”下载增量企业,线下更新风险、责任清单等数据后,再全量推送“余智护航”更新。压实责任抓闭环。推进属地责任、行业责任、主体责任、现场责任“四方责任”清单化管控,确保全覆盖、无盲区。依托“余智护杭”,运用地址智能清洗、事项智能分类、任务智能派发等算法,形成“发现—分拨—处置—反馈—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管控机制。隐患通常由镇街处置闭环,无法处置或屡查屡犯的流转区级部门执法跟进,确保各类风险隐患闭环处置。试点以来已检查企业(场所)163402处,发现隐患5075条,完成整改5075条。

三是以应急指挥为重点,坚决守好最后一道防线。建成综合性应急指挥系统,拥有信息收集、风险研判、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应急指挥功能模块,融合危化品监管、森林防灭火监测、省静止卫星林火监测、工业企业安全在线、防汛防台等各类应用场景。实现应急资源“一张图”呈现。基于GIS地图,以事件发生地为中心,灵活选择区域半径范围,可查看该区域内的街道、消防队、避难场所、医院、执勤人员、监控等点位详细信息,并在图上对应图标进行展现。指挥人员可依据系统提供的信息,分析出一定距离内可调派的应急相关人员及对周边区域的影响,能及时进行告警通知;同时在GIS地图上实现调取现场视频和音频通话。实现跨级跨部门协同联动。推动语音、视频、图形、数据系统间协同联动,融合各独立系统,实现声音、文字、图像、数据信息一屏综合展示,提升应用能力和价值。着眼提高应急指挥效率,贯通应急管理各部门、镇街,并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实现移动指挥快速响应。移动指挥基于单兵、布控球、执法记录仪、应急指挥车和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应急现场、应急指挥车与指挥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现场情况的高效反馈,指挥中心指令的快速下达。实现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图像/视频回传、历史视频回放等功能。现场应急处置人员利用移动端可向指挥中心回传现场实时视频和图片,便于领导在指挥中心了解现场情况,移动指挥同时支持小程序嵌入浙政钉中,作为浙政钉的其中一个应用模块,可利用浙政钉的应急指挥模块随时接收事件信息,并对现场执勤人员进行指令下达,便于第一时间掌握事件情况和做出处置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