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以电动自行车安全充停为抓手,分批在全区455个居住小区打造“小哥友好小区”新范式,积极营造快递、外卖小哥与小区双向友好服务的消防安全善治环境。
一是纬线重承,凸显整治“力度”。区专班将电动自行车整治要求主动融入区委部署的“1+3”建设标准,细化不同小区的准入类型、准入方式、规范停车等内容,采用数字化手段确保骑手身份验证电子化、出行管理数字化、送单行为规范化。将455个小区细分为A类(人车都可以进入)、B类(人可进车不可进)、C类(人车均不可进),针对A类和B类小区启动“小哥友好小区”建设,重点明确C类小区“一小区一方案”。
二是经线巧布,细化治理“精度”。区专班在村(社)与小哥快递站点签订的《文明配送公约(共建协议)》中,明确了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的行为规范。分组开展全链条的业务指导,为338个A类小区专设配送规定路线,指导社区及物业对居住小区划分好电动自行车禁停区,张贴明显禁停标识;在109个B类小区附近专设“小哥泊位”电动自行车停车点,开展“分段式配送”。对小区内充换场所落实基层力量“日检+夜巡”和职能上门业务指导,做到底数清、动态清、风险清;能感知、能预警、能处置的“三清三能”。
三是元素贯穿,助力安全“效度”。细化7条友好小区消防工作指引,在爱“新”友好举措中融入电动自行车安全元素。322个爱“新”泊位规范了室外场所设置和消防设施配置,在禁停架空层张贴标志539个。267处爱“新”导引地图上标明电动车泊车位、充换柜、微型消防站、室外消火栓(器材点)位置和微型消防站联系方式。在190个爱“新”充电站全覆盖宣传警示标语和“一句”安全常识,在267个爱“新”补给站和爱“新”休息区设置沉浸式消防知识角。
四是足量步度,扬升志愿“热度”。发挥骑手走街串巷优势,全区组建由301名小哥构成的17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与消防应急救援、“西湖码”等联动,将动态骑行转化为流动式巡查宣传,打造“黄晓琴”爱心骑手志愿服务队等品牌。深挖“小哥学院”发源地效能,进一步做强平台,在“工匠学堂”与“电子培训包”中强化电动车安全知识。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全区首届“小哥学院”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大赛,将符合条件的选手纳入“西湖工匠后备库”,鼓励技能与安全常识“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