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滨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四个统一”(即统一话语体系、统一规则体系、统一工作体系、统一责任体系),以预报预警为指令,以基层防汛体系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压紧压实责任体系,全面推进联合指挥体系上下联动贯通,切实提高基层防汛防台能力。
一是贯通体系,提高联合指挥效能。建立滨江区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成立1个指挥部和6个风险研判小组(城市内涝和城市安全运行风险研判管控小组、地质灾害风险研判管控小组、河网风险研判管控小组、安全生产风险研判管控小组、交通运输风险研判管控小组、文化旅游风险研判管控小组),规范3张单(预警单、提示单、指令单),指导辖区完成防汛防台指挥要素图编制,并印发《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高等级预警叫应工作指引》,细化台风灾害和局地强降雨情况下的预警叫应响应流程;配套完善区、部门、街道、社区防汛防台应急预案,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
二是预警为令,优化响应联动流程。区防指办牵头编制《杭州市滨江区气象、地质灾害、山洪灾害、城市内涝预警和叫应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区防指、气象、规资、水利等部门叫应职责,强化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实现快速响应。同时实战运用“1833”高等级预警叫应工作机制,建立高等级预警叫应工作群和防汛防台预警发布短信平台,实现叫应叫醒一键直达各类基层责任人以及风险区人员,督促基层责任人第一时间进岗履职,橙色、红色预警期间及时发布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避险工作。此外,街道和社区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预案,结合实际制定预警和叫应工作细则,细化防汛责任人到岗值守、叫应叫醒、风险提示、险情上报、抢险救援、信息报送、转移安置、引导管控等全过程工作流程。
三是压实举措,发挥基层单元战力。制定《杭州市滨江区防汛防台抗旱联合值班值守工作机制》,街道和社区参照制定值班值守工作机制,汛期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和“135”叫应机制,确保夜间预警响应在岗在位。同时区防指办督促指导街道贯彻落实《乡镇、村社短临极端天气灾害防范应对双十条工作举措》和《城市内涝应急联动工作举措》,细化两个“双十条”工作举措,制定工作流程图。此外,针对台风、短临极端天气灾害及城市内涝“痛点”,充分发挥“两员一长”和社区应急突击队作用,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力量预置备勤、“敲门行动”叫应叫醒,确保救援“零延误”,实现“1833”联合指挥体系在基层落地落实。
四是训演结合,不断提升应急能力。围绕主汛期及亚运保障应急准备,督促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落实“备勤、备训、备战”三项工作要求。大力开展以防汛防台为主的各类演训活动,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比武竞赛和城市内涝应急演练等7次,共1500余人次参加。同时持续加强防汛责任人培训,明确预警和响应情况下的职责分工与履职要求,组织开展全区防汛防台暨应急指挥救援培训、基层一线防汛责任人“一学四练”“四讲一会”培训,此外积极推进应急安全宣传、防灾避险和应急演练进社区活动,已实现67个社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