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区县动态
余杭区打造城郊结合部应急消防“良渚样板”
发布日期: 2023-11-14  17:27 浏览次数: 来源:杭州市应急管理局

围绕杭州市提出的“站队融合、防救结合、以防为主、救早灭小”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建设目标,余杭区良渚街道全力构建“1中心+5片区+46村社”立体应急消防格局,今年以来,辖区内生产安全事故与火警、火灾数实现“三下降”,圆满实现平安护航亚运目标,相关做法在全省现场会交流发言。

一是打造“规范化”基层站所建设样板。完善应急消防管理体系组织架构,落实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分管应急消防工作,并增配1名区管干部专职管理,出台《良渚街道应急消防力量建设实施方案》,制度化明确站所建设、救援队伍、考核奖惩各项标准。街道投入专项资金约2000万元,用于建设应急消防管理达标站,设立“一办三室一库”即办公室、综合指挥室、询问室、会商室、应急物资装备仓库,配备中层正职站长1名、副站长2名,在编干部6人(3名持有执法证)、辅助人员20人、第三方专业服务人员12人,配置独立办公场所1200m2、执法监管车6辆,邀请区应急管理和消防部门执法骨干驻点办公指导。建立健全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机制,“一个口子”开展安全生产、防汛防台、森林防灭火、消防等应急管理全领域监管,承接应急和消防赋权执法事项22项。今年以来,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街道各科(办)实施委托执法92起、赋权执法619起,检查企业(场所)9472家次、排查隐患25883处、停产停业275家次,向区级部门提供行政处罚线索85条,成功销号重大危险源2处,顺利完成良渚亚运火种采集安保等重要任务。

二是打造“特色化”分片分层治理样板。良渚街道辖区生态和业态丰富,包括遗址保护区、城市社区、物流市场、农村山区等,城郊结合部特征明显,且纳管企业(场所)底数达4.1万家(其中工业企业1346家,一厂多租房东企业134家,高层住宅102幢)。针对区域面积大、管辖业态多的特点,街道将辖区分为勾庄(城市化区域)、物流(超大型专业市场)、良渚(城乡结合部)、安溪(山区农村)、大陆(平原农村)等5个片区,按区域设置应急消防站点,根据区域特点差异化配备应急力量和装备。如物流市场作为全省最大的“米袋子”“菜篮子”,日均车流量6万余辆、人流量10万余人,专门成立应急消防物流分站,配备街道在编干部2名、专职队员12人,专用营房1500m2,专业救援车辆2辆、装备522件,确保监管检查和应急救援“一线直达”。针对监管底数多、难度大的特点,街道落实安全“分级分类”管控,结合“141”基层治理体系,将4.1万家安全生产纳管企业(场所)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低4个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管理,落实不同等级单位监管检查,同时每月核查、动态更新、及时纳管辖区内新增企业,建立责任、任务、隐患、销号、处罚清单化闭环管控机制。

三是打造“一体化”应急救援队伍样板。建立“救早灭小”应急救援联动网,街道综合应急和消防救援队共配置消防和部队退役人员50人,聘用消防高级士官1名,给予综合应急救援队员每年15万元薪资,引进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化力量入驻,提升队伍专业化、稳定性。按照分片管理,设置专用营房5处,配备3.8吨、1.8吨消防水罐车各1辆,皮卡细水雾消防车4辆,全面提升队伍“硬实力”。建立“站队一体”运作体系,由应急消防管理站长统一指挥调度,采用军事化管理模式,应急救援队员24小时落实值班值守。今年以来共开展训练演练98场,出动救援285次,并参与亚运圣火采集仪式安保,有效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完善“平时、战时”两套体系,在确保专职消防救援队、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各自值班执勤人数不少于4人的前提下,由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协调指挥其他人员开展日常巡查、检查,联合网格员开展“巡安、宣安”工作,今年以来检查单位6536家次、排查隐患11076处、提供违法线索2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