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纵深推进基层应急消防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全省试点为契机,加快推动应急消防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安全隐患分级分类监管基层实践。
一是厘清风险底数。筛选比对大排查大整治省级回流信息24.3万条、匹配入库22.6万条,通过函数智能匹配,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主要负责人、所属镇街、行业领域等关键要素,形成应急消防应用基础数据库。结合固有分级数据和实地检查反馈情况,梳理形成全区分级分类监管底数清单,其中重大风险企业(场所)40家、较大风险1423家、一般风险企业(场所)1384家、低风险企业(场所)22.4万家。
二是优化排查机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生产经营单位,推进属地责任、行业责任、主体责任、现场责任“四方责任”清单化管控,明确20项省市重点关注安全生产问题清单、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汇编、24项一般检查事项、7项网格员排查简单隐患等检查要求,制定生产经营单位每月自主检查1次、重大风险单位每3个月检查1次,较大和一般风险单位每6个月各检查1次、低风险单位网格员每年检查1次的标准,检查人员通过手机终端直接勾选隐患问题,实现分级管控目标。
三是贯通治理平台。打通“余智护杭”基层治理平台(暨基层治理四平台),建立分领域、分区域、分级别的风险管控标签,实现每个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人、责任单位、风险等级、检查频次”监管要素的清单化展现。运用地址智能清洗、事项智能分类、任务智能派发等算法,形成“监测—分析—预警—分拨—处置—反馈—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管控机制,按风险等级、所属领域、监管层级,周期性向部门、镇街、网格派发隐患排查任务,将隐患排查触角延伸至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