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为着力强化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夯实消防安全基层基础,提升社会火灾防控整体能力。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严把“三个方向”,抓实抓细微型消防站能力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微型消防站应急处置能力及水平。
一是种好“责任田”,狠抓管理建设不懈怠、不放松。
一方面,全市各地打造强引擎,定期深入辖区微型消防站,严格按照标准,加强监督管理,明确各微型消防站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档案台账,督促落实防火巡查、值守联动、技能训练等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值班备勤制度,科学分班编组,合理安排执勤力量,实行24小时值班,做好应急准备。另一方面,各单位精准发力,着力将其微型消防站能力建设工作纳入灭火救援联勤联动体系,实行统一调度,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3分钟到场处置,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小、快、灵”的优势,实现微型消防站作用最大效能化。同时,逐步建立完善微型消防站防火巡查制度,明确火灾隐患登记、报告、督办、整改、复查等程序,安排队员分班次开展防火巡查,每班次在岗人员不少于2人,保证24小时值班,各单位消防管理人应定期对巡查情况进行抽查,确保巡查不走过场。
二是涵养“硬功夫”,狠抓联动演练不懈怠、不放松。
为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点多面广、距离近、情况熟、反应快的优势特点,全市各地主动作为,着力以熟悉演练工作为依托,积极带领微型消防站人员共同熟悉消防水源、重点部位及分布、自动消防设施等具体情况,共同开展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微型消防站整体战斗力。此外,各单位善用“磨刀石”,严格按照“位置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着力将微型消防站纳入灭火救援联勤联动体系,将就近的微型消防站划定联防区域,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定期开展应急调度、联合作战等演练,提高区域联防协作实战能力,实现联防区域内“一点着火、多点出动、邻里互助、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情况熟、距离近、反应快的优势,开展初起火灾的扑灭,实现微型站“灭早、灭小、灭初期”的作用。
三是锁定“靶向点”,狠抓学习培训不懈怠、不放松。
全市各地瞄准靶心,始终按照就近管理、就近指导的原则,定期组织各微型消防站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并着力以提升微型消防站战斗力为根本目的,持续加强各微型消防站队员关于灭火救援业务的学习,不断提升微型消防站人员消防知识、技能水平,真正做到“会接警出动、会操作器材、会实施扑救、会开展检查、会组织宣传”。期间,桐庐大队立足“支撑点”,着力将微型消防站管理作为消防日常监督管理重要工作之一,落实定点、包干责任制,定期组织消防救援人员深入辖区重点单位、社区开展上门帮扶指导,指导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日常防火巡查、应急疏散、正确使用消防器材以及如何开展消防宣传、逃生演练等内容,以此助推微型消防站能力建设工作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