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区县动态
萧山区“三个抓” 扎实推进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
发布日期: 2022-11-08  15:24 浏览次数: 来源:办公室

自机构改革以来,杭州市萧山区立足“信息中心”和“指挥大脑”的职能定位,大力推进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在数字赋能上做精做广、在应急处置上有力有序、在值班值守上抓实抓常,在全市率先实现24小时全天候运行,建立起专人值班值守、实时监测预警、常态应急联动、高效数字赋能的应急模式。

一、抓基础,高起点建设

一是高标建设打基础。积极争取整层1500平米指挥中心办公场地,设置应急指挥大厅、视联会商室、专家研判室、媒体接待室、应急值班室等功能区块及独立机房,配备多路物联网、视联网设备,为日常应急值班和应急突发情况下现场可视化指挥提供硬件支持。2020年6月,中心在全市首家实现全年24小时运行。二是数字平台搭框架。以数字化思维为牵引,立体构建“1+2+N”数字应急平台,“1”即“萧山数字应急”一个平台,“2”为安全生产监管、自然灾害应急两套系统;“N”为隐患管家、执法云平台、危化管家、工贸管家、萧然防汛、安全驾照、战网指挥官等N个场景应用,全力保障指挥中心高效运转。“数字安全综合应用场景”被列入浙江省数字孪生首批试点,“隐患管家”应用场景列入浙江省应急管理领域第一批“一地创新、全省共享”试点应用项目。三是全网整合拓内涵。依托“城市大脑·萧山平台”,整合气象、农业农村、规自、城管等多部门8万余路视频监控,将全区应急救援队伍、避灾安置点、区级应急物资仓库及镇街(场、平台)物资储备仓库所在位置、联系人、联系方式上图上屏,与布控球、无人机、移动单兵、自组网设备、应急指挥车五大类30余台移动设备互联互通,实现全区97家重点企业、202处灾害点位视频感知全网覆盖。

二、抓实战,高效能运转

一是平时动态监测。采取“常态化值班+保应急值守”的双值班制度,全年全天候做好应急指挥和值班值守,“一口子”掌握日常值班手机、指挥大厅电话、政法委基层治理四个平台、110和119等社会应急联动信息,并通过视频巡查与内部执法科室形成线索流传机制,进一步拓宽案源渠道,确保安全生产隐患问题和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日常监测到位、指令传导到位、信息保障到位。中心运行以来,已编发《值班值守每日情况》889期,流转各类警情3159次,视频巡查发现隐患58处。二是战时快速激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战时激活后根据响应等级第一时间邀请指挥部成员单位人员进驻中心,开展分析研判和形势会商,在2019年以来27轮次防汛防台、防雪抗冻应急响应均实现全区“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如在“烟花”台风长达143小时应急响应期间组织会商26轮、下达指令14次,对人员转移、救援物资、实时灾情视响应等级分别实行2小时一报、一天四报、一天两报和一天一报。三是战后复盘总结。按照“边运行、边完善、边拓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打一仗、提升一仗”,认真总结近年来“利奇马”、“烟花”、“梅花”等实战经验,通过“战网指挥官”场景从事故(灾害)影响、初步研判、决策态势、事件处理、事件回顾五大模块进行全方位分析、全视角复盘,梳理形成每年度防汛防台资料汇编,不断提升应急指挥规范化水平,确保精准指挥、科学调度。

三、抓长效,高标准保障  

一是强人员保障。争取10名事业+10名辅警人员编制,组建3个专职值班组开展24小时轮流值守,汛期、双休、节假日进一步加强值班力量,与局机关值班组相互配合。制定《萧山区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值守制度》《区应急指挥中心交接班制度》《区应急指挥中心值班长岗位职责》《区应急指挥中心值班长助理岗位职责》等系列配套制度,定岗定人定事项,压紧压实责任。二是强预案保障。加强全区预案分类分级管理,在完成综合性预案修订工作基础上,统筹53个专项预案和23个镇街预案的编制、报批、备案、更新、演练等具体工作。探索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建立全区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数据库,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演练36次、演练人数1684人次,为应急指挥和科学救援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强救援保障。结合萧山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特点,加大应急救援队伍培育力度,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目前中心可调度综合救援队伍22支,防汛应急救援、道路抢险救援、燃气应急抢险、电力应急抢险等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44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13支,相关救援力量在“烟花”台风抢险救援和“梅花”台风人员转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金利浦等队伍在省市应急救援技能比武中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