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
临平区高效联动一体推进工业企业全周期安全管理
发布日期: 2022-11-01  15:44 浏览次数: 来源:办公室

临平区是浙江省工业大县(市、区),工业企业量多面广、业态复杂。为破解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难、政府监管难等问题,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全周期管理,临平区坚持源头防范、精准管理,依托数字化手段,推动线上监管和线下治理有效并行,纵深推进工业企业领域综合整治,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目前工业企业领域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50%;隐患发现整改率99.56%,同比提升25.7%,全区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重塑监管理念,推动安全关口前移。系统推进,优化顶层设计。成立区级工业企业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坐镇指挥,应急、经科、消防、住建、规资等15个部门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成员,下设一办四组,实行实体化集中办公。镇街配套运行专项工作小组,形成部门、镇街、村社一级抓一级,分级签订整治目标责任状的工作体系,目前全区共签订责任状225份;机制引领,高效联动推进。指挥部运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实行每日“一督查”“一会商”“一调度”“一通报”,以督查倒逼推进情况,会商解决难点问题,调度听取工作进度,通报晾晒整治成效。充分发挥资源集中、信息共享、沟通高效的优势,开展联合督查20余次,对推进中遇到的30余个问题开展12次会商,下发指挥部令9份,发布工作简报12期;追本溯源,聚焦源头管控。坚持“预”字当头,重塑安全生产监管理念,源头防范“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评估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化解企业“固态风险”。打造“属地排查-部门核实-属地整改-指挥部督查”工作链条,各方力量闻令而动,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全覆盖行动,重点排查企业用地、消防审批、消防验收、许可经营等环节,把好企业投入使用安全关。目前,共排查上报企业1124家,督查率达74%。

二是突出数字赋能,推动风险靶向监管。动态管理,风险常查常新。以工业企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普查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实时推送的工商登记数据,细化风险普查报告颗粒度,对企业风险点按行业类型设置风险标签,形成涵盖地理坐标、风险描述、风险等级、行业主管和管控措施的结构化数据,每季度更新核验,确保数据“常查常新”。目前共核验企业3871家,风险点位5879个,100%完成3轮核验,校正数据1783条;聚焦重点,建立一企一档。依托“工业企业在线”平台,指导企业隐患自查自改、安全承诺上报,动态跟踪企业整治进展,目前,企业自主整改隐患共计46428条,线上监督检查记录23842条。聚焦242家危化、三场所两企业等重点整治对象,按照“一企一档、在册监管”要求,建立分级分类评分管理模型,指导整治精准开展,其中纳入整治重点清单80家,停产停业32家,行政处罚47家;精准画像,履职到岗到人。以“应急管理全覆盖责任体系”试点建设为突破,建立覆盖区、镇街、村社三级的以定性为主的责任清单,在此基础上,结合整治重点任务、突出问题,建立以定量为主的履职清单,对属地、行业、主体“三种责任”角色精准画像,履职情况客观、实时、全景展现,实现责任落实到人、数据追溯到人、评价精准到人。目前录入222个责任人,责任清单882张,履职清单1764张,推动三个责任一贯到底。

三是坚持一体推进,推动隐患闭环治理。专精结合,推动服务指导。建立区级专项整治工作专家库,借助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对照整治要求开展专项排查,制定“一企一策”实施方案,把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措施策划和公告警示等环节,精准指导企业安全管理。全区共有社会化服务机构8家,82名服务人员,生成9818条社会化服务信息,重点企业参服率达100%;拆改结合,清理存量违建。按照分类归总、分批推进、分线指导的要求,制定工业企业违建整治标准,倒排时间线,明确作战图,落实责任人,高标准、严要求、强手段推进拆除或整改。针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明确“拆”字当头;针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求整改验收,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限期2.5个月拆除。目前共拆除面积8.5万平方米;常长结合,杜绝隐患再生。实行常态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对整治对象定期梳理、深入分析、源头研判,实行清单化、销号制管理。目前共梳理出违建立案查处、隐患整改未闭环、近两年发生火情、涉及违建面积较大等共8张清单,涉及1098家次企业、园区、经营场所,开展“回头看”行动,明确重点时段未销号的,落实“违章建筑一律拆除、未经审批一律关停、无证无照一律取缔”,目前共停工496家,落实巡查人员2859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