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区是全国53个“国家级危化品重点县”之一,危化企业量大、面广,涉及环节多、链条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控风险难度极大。应急管理局自成立以来,面对职能范围广、执法人员少,监管力量薄弱的矛盾,重点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以实战化为标准,从防控和应急处置较大事故的角度出发,利用传感器、视频捕捉和智能分析技术,建立了“钱塘应急智治一体化平台”,初步构建了1+3+N(1个平台3个系统N个场景)体系的数字应急架构,努力实现通过该场景的建设,建立危化品生产、使用、经营、储存、运输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体系,以及应急救援的闭环机制,有效防范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上半年,通过该平台已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80余起,发现隐患2035个,整改隐患1971个。
一是全面摸清底数,让风险看得见。一是风险分布看得见。以钱塘区的卫星地图为底图,接入全区近700家危化企业,在此基础上绘制全区危化风险辨识图,并从危化生产、经营、使用、“两重点一重大”等多维度进行分门别类。二是企业内部画像看得见。通过360度高清晰摄像头监控,直观了解33家危化重点企业内的风险分布;在应急救援中,精准掌握企业内部情况,提升救援效率。三是企业动态看得见。平台已经接入40家危化企业,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天在平台上作出安全承诺,重点是企业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八大危险作业、试生产、开停车等重要信息,做到一天一预警提示、一天一承诺公示,可以实时掌握企业风险等级。目前已累计作出安全承诺13089条。
二是全面预警监测,让风险测得准。一是重大危险源预警。对全区所有“两重点一重大”企业(重大危险源企业17家、重点监管企业36家、重点监管危险工艺企业20家)的生产装置、仓库、储罐进行监测监控,目前已有316路视频监控、1244个物联监测设备数据接入平台,实现了对“两重点一重大”企业的实时监测预警。二是人员定位预警。全面推进化工园区企业“智能化二道门”系统建设,通过人员定位、电子围栏、轨迹跟踪等功能,对特殊作业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管控,发现区域超员、长时间滞留等异常状态时自动预警,目前已有6家企业二道门系统接入平台,有17家正在建设中,预计10月前均可完成。三是危化车辆预警。规划联通区交通运输局数据,对进入钱塘区的任何危化运输车辆(包括省外车辆)实现即时预警。目前通过省平台数据,接入8家危化运输企业信息。
三是全面管控治理,让风险控得牢。一是风险目标一个库。将26家危化生产企业、 83 家危化经营企业、 596家危化使用企业、 8家危化运输企业纳入危化品风险目标库,动态完善涉危企业地理位置、组织架构、平面布置等信息数据,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二是风险监控一张网。应急管值班室24小时对全区所有“两重点一重大”企业生产装置、仓库、储罐进行监控预警,每天平均报警处置40条,有90%以上为记录级,由企业自主处置闭环,企业未处置的及时进行询问、监管,目前已监控5类3000条预警信息。三是风险研判一张图。根据省交互系统,全区26家危化品生产、5家带储存经营企业、9家危化品重点使用企业每天确定当天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四个风险等级,提出预警提示。通过了解企业安全风险研判、承诺公告等数据,动态分析研判危化企业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监管。
四是全面应急联动,让救援打得赢。一是值班值守能联动。依据区应急值班备勤管理规定,对自然灾害 10类,安全生产13类警情进行分类分级,第一时间从平台向浙政钉用户发送相关信息。并通过单兵、无人机实时接收现场传回的图像、视频等重要信息,实现平台与现场的快速协同,目前归集周边的专家、物资、队伍等重要资源9类 300 项信息。二是一键报警能直达。在浙政钉建立了智慧应急“一键达”小程序,与应急智治一体化平台联通,可以在手机上拍照上传,一键报警,收到报警信息后,值班人员在平台进行操作,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小程序进行查看、处置、反馈,小程序上还能接收事故信息,截至目前,已报送各类警情1795 起。三是指挥决策能辅助。通过平台,调取事故发生地周边的监控视频、专家、物资、队伍等重要资源。同时提取事故信息和物资数据,建立事故模型,模拟事故影响范围,为指挥调度提供智能化辅助决策,目前已接入知识库基础知识4类6000余条,编纂应急预案4个。做到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同时,已开展防汛防台、危化演练并完成指令发送、应急处置闭环任务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