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区县动态
下城区应急管理局因地制宜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艮山门社区“三强三促”全面升级避灾安置点
发布日期: 2021-04-08  11:24 浏览次数: 来源:减灾救灾处(地震处)

避灾安置场所是集减灾、避灾、救灾物资储存等功能于一体,主要用于庇护受灾群众,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建设项目,对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意义重大。杭州市下城区应急管理局减灾处因地制宜,高标准推进潮鸣街道艮山门社区避灾安置点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探索出了主城区老旧小区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的有效路径,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强资源整合,促步伐加快。艮山门社区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人口密集、资源紧张、空间有限。经过充分的调查摸底,立足于自身实际和特色,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社区从利用现有资源和提高场所使用率的角度出发,最终选址永康苑,同步建设避灾安置点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该避灾安置点建筑面积280平方,街道、社区先后投入20余万元用于装修改造以及设备物资购置,每年设立15万的人工预算用于避灾安置点日常管理。

二是强建设标准,促规范有序。对照省市下发的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标准,建立符合社区实际的“5763”工作法。“5”是指“五个一”:即1个可靠的避灾安置点,1套避灾安置点运行流程图,1个统筹协调避灾安置场所管理的组织,1套统一标准的标识、指示牌,1本统一的台账登记资料。“7”是指七类场所:即物资储备室、男休息室、女休息室、管理人员办公室、卫生间、监控室、淋浴间。“6”是指六类设施:即供水设施、照明设施、温度调节设施、消防设施、环卫设施、淋浴设施。“3”是指三项机制:即建立日常管理机制、物资食品代储保障机制、应急预案管理机制等三项机制。

三是强服务管理,促质量提升。与杭州三替智慧健康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设置专项资金,由专业服务团队进驻避灾安置点,安排专人负责避灾安置点的日常维护管理。将防灾减灾和居家养老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避灾安置场所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和居民防灾减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