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
索引号: 749492940/2020-0435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2020-08-07
发文机关: 市应急管理局(市安委办) 发布日期: 2020-08-07
体裁分类: 主题分类: 应急
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31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0-08-07  09:32 浏览次数: 来源:办公室

民进界别小组委员工作站:

贵站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310号提案《关于高度关注后疫情期杭州市社会应急管理和新型消费产业发展机遇的建议》收悉。首先对贵站关心杭州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表示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贵站指出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专业服务商缺位使得基层工作人员承压过重”“老年人信息化不足影响疫情控制实效”“疫情中社区自发产生的互助行为”等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切中要害,并提出了“培育专业的应急管理集成商”“加快发展数字化老年看护与社交服务产业”“依托未来社区建设提升社区自治能力”三方面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现实性和建设性,市发改委、市民政局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相关意见,市应急管理局召开局长办公会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发展数字化养老服务产业的建议

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易感和高危易发人群,在疫情防控中备受关注。我市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保障老年人健康权益。一是加强老年人关心关爱。支持引导属地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群团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为居家隔离居民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物资采购、关怀慰问、心理疏导等服务,着力缓解基层一线防控力量紧缺状况。二是为老年人发放智能设备。为孤寡、高龄以及享受政府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发放智能终端14万台,提供3大类13项服务,在遇到紧急突发情况时按下终端红色按钮即可实现一键呼救。三是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信息系统、APP应用、微信公众号等,重点拓展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动态监测和记录等功能。创新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等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打通养老服务信息共享通道,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障等信息资源对接,促进养老服务公共信息资源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开放。四是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开发和运用智能硬件,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养老服务业结合,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重点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物品代购等服务,开发更加多元、精准的私人订制服务。支持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产品、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健康养老移动应用软件(APP)等设计开发。发展以老年产品用品为特色的电商服务,有效解决研发、生产、销售、使用脱节问题,带动整个老年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五是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全市建成各级居家照料中心2800余家,兼具日间照料和全托服务功能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1家,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教育等多种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养老需求优化供给,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立足养老服务需求开展精准养老,全面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提高养老服务的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优化老年人服务体验。

二、关于提升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的建议

未来社区是省政府提出的一项创造性工程,旨在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价值坐标,构建九大场景,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近年来,我市建立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机制,拓展社区居民参与渠道,积极发挥居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推进社区协商共治。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理念,积极创制基层协商共治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城乡社区协商共治机制的实施意见》,并对城乡社区组织运行、“四会制度”建设、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制订、居(村)务监督、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工作加强制度保障,以制度化手段全面加强城乡社区协商工作。二是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通过制定政策体系、搭建孵化平台、优化发展环境等举措积极培育社会组织,目前,全市已培育发展4.9万余个社会组织,其中社区社会组织4.2万余个,形成了一批如滴水公益、公羊会、“武林大妈”、晴雨议事坊等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品牌,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在维护社区稳定、加强基层民主、激发自治活力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拓宽居民参与渠道。注重整合空间,链接资源,搭建“小营红巷”“左邻右舍”“湖滨家园”“潮邻益家”等广受居民欢迎的社区公共空间,鼓励各地从居民需求出发,搭建“民情观察室”“共建议事会”“好邻居议事协商中心”“南客五方议事会”等多元化议事协商平台,推广邻里值班室、“湖滨晴雨”工作室、“清波话坊”民主协商机制等议事协商品牌,创新“五议两公开”、民主议政日、民主听证会等民主议事和决策方式,不断拓宽社区居民有序参与社区事务和管理的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议内容,瞄准未来社区建设目标,继续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构建完善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突出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领导、动员、监督、指导作用,健全民意表达、志愿参与、协商议事等体制,推动党的领导更好嵌入基层治理实践。二是进一步激发居民自治活力。继续营造搭建社区居民议事协商的公共空间和平台,通过社区基金会、社区时间银行、社区议事会、社区客厅、社区话坊、社区论坛、邻里值班室、民情恳谈会、民主议政日等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结合实际不断深化楼宇(小组)协商、村落(院落)协商、网格协商、邻里协商等“微自治”模式,增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深化“三社联动”服务机制。深入推进公益创投,不断强化社会组织服务功能,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建立以“政府扶持、社会承接、专业支撑、项目运行”为特色的城乡社区与社会组织联动服务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助力社区治理的积极作用。四是进一步推进社区志愿服务。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组织,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探索搭建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对接平台,提供更精准高效的社区志愿服务。五是搭建数字化精益管理平台。依托政务服务网和“浙政钉”平台,促进“基层治理四平台”的融合优化提升,以社区人口基础信息和条线信息数据为基础,建设未来社区数据中心,强化基层事务统筹管理、流程优化再造、数据智能服务。

三、关于培育专业的应急管理集成商的建议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物流、防护、消毒和善后在内的专业服务商确实出现了一定的缺位,特别是抗疫初期,专业或者提供专门化服务机构的缺位,使得政府部门和社区等基层工作人员承担了过量的工作压力,防疫物资和专业知识的缺乏也让这些工作人员面临极大的感染风险。抗疫过程中,包括心理咨询、防护和检测服务、专业的跨境法律和会计服务也是需求巨大,这些市场机遇已经引起了社会资本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自2003年“非典”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对应急管理建设的推动作用,积极研究杭州加快应急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配套完善应急产业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为应急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健全应急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注重应急产业创新成果引进,突出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处置救援、应急服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引导优质社会资源进入应急产业领域,加强企业培育和应急产品、应急服务推广,取得了一些成果,也涌现出了一些应急产品生产和服务企业,如咸亨国际、公羊会等,但离实际需要还有很大距离。下一阶段,我们将积极通过政府政策和资金引导,着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培育一批有能力应对未知社会应急事件的服务型企业,为政府、社会、商业和个人在危机发生时提供专业服务,从而更加有效应对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杭州市应急管理局

2020年8月5日